作品声明:内容取材于网络专业配资网站
说起三国那段乱哄哄的日子,曹操这人总让人觉得复杂,他手腕硬,杀伐决断,但也总爱在人前摆出一副关心的样子。建安二十四年,曹操带着大军去打汉中,本来想一举拿下刘备的地盘,结果打得进退两难。
军中流传一个口令叫“鸡肋”,杨修这小子聪明过头,私下跟人解释说这意思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,等于说曹操想撤又舍不得。曹操听说后火冒三丈,直接下令杀了杨修,罪名是扰乱军心泄露军机。
这事在历史上记载得清清楚楚,杨修死得冤不冤,各人有各人的看法,但曹操的猜忌心重是事实,他容不得手下人太聪明,尤其是杨修这种总爱显摆的。
杨修这个人,出身弘农杨氏,这家族在东汉那可是响当当的,四代人当过三公,杨修他爸杨彪就是其中一位。杨修生于公元175年,从小就聪明伶俐,博览群书,文采飞扬。曹操征辟他做主簿,负责处理文书机要,本来是重用,但杨修这人太爱出风头,几次三番触霉头。
展开剩余76%比如有一次曹操建花园,门上写“一合酥”,别人猜不透,杨修直接告诉工匠这是分一斤酥的意思,曹操知道后表面夸他聪明,心里却不舒服。还有曹植和曹丕争储位,杨修帮曹植出主意,曹操更看他不顺眼。
积累下来,到汉中那场仗,杨修的解释成了导火索,曹操借机除掉他。历史上,杨修的死不是小说里那么浪漫化,曹操就是觉得他威胁到自己的权威,顺手除掉罢了。
曹操杀杨修后,没多久大军撤回洛阳,他见到杨修的父亲杨彪。杨彪时年已高,儿子被杀,肯定打击不小,身体消瘦是自然的。曹操问他为什么瘦了,杨彪的回答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言: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
这话出自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,意思是说自己惭愧没有像金日磾那样有先见之明,早早除掉祸端,却还怀着老牛舔小牛犊那样的父爱。金日磾是汉武帝时期的匈奴人,后归汉当大臣,他的儿子在宫中行为不检点,金日磾亲手杀了儿子,以保全家族名声和安全。
杨彪用这个典故,自责没有及早管教或处置杨修,但也承认作为父亲,对儿子的爱是本能的,无法割舍。这句话不光是回应曹操的问话,更是杨彪在乱世中对父子情的无奈表达,他没怪曹操,而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。
那时候董卓乱政,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杨彪作为汉室老臣,经历过多次贬谪和关押。建安二年,曹操就因为杨彪和袁术有亲缘关系,把他抓起来审问,杨彪在狱中坚持不坐席子,显示清白,最终放了。
杨彪一生清廉,刚直,但也懂得在权势面前低头。儿子杨修的死,对他来说是家门不幸,但杨彪没公开对抗曹操,而是用这句话化解尴尬。历史上,杨彪的回应让曹操无话可说,因为它既承认了杨修的过错,又点出了人性中的父爱,曹操再多疑,也不好继续追究。
曹操这个人,历史上记载他多疑残忍,杀杨修只是他除异己的冰山一角。他统一北方后,杀了不少降将,像吕布手下那些人,直接坑杀。杨修太张扬,在曹营里帮曹植,等于卷入继承人斗争,曹操当然容不下。
相比之下,杨彪就低调多了,他从灵帝时期入仕,历经董卓、李傕郭汜的乱局,到曹操时代,多次上书反对权臣,但总能化险为夷。
金日磾的典故在这里用得特别贴切。金日磾本是匈奴王子,汉武帝时被俘,后忠于汉朝。他的儿子敬侯在宫中和宫女嬉戏,金日磾发现后当场打死儿子,上报皇帝。汉武帝感叹他的忠诚,封他为秺侯。
这事在《汉书》里有记,杨彪借此自比,意思是如果自己像金日磾那样果断,杨修或许不会死在曹操手里。但他又说犹怀老牛舐犊之爱,老牛舔犊是古人形容父母之爱的常见比喻,出自《后汉书》。
这个名言流传下来,影响挺大。在后世文学和史学中,常被用来讨论父子关系和权力冲突。比如在《三国志》裴注里,就引用了这个故事。杨彪的回应不光化解了曹操的试探,还让后人看到乱世中人性的光辉。
曹操死于建安二十五年,杨彪活到黄初六年专业配资网站,曹丕称帝后封他关内侯,他也没再参与政事,就这么平静度过余生。相比杨修的短命,杨彪的隐忍让他多活了几年。
发布于:山东省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